当前位置:首页 / 旅游知识

全域旅游发展现状:初级阶段困境与未来转型之路

作者:佚名|分类:旅游知识|浏览:92|发布时间:2025-04-21

在近年来,我国各地纷纷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经济,相关新闻报道屡见不鲜。然而,我认为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大多仅停留在全域旅游建设的初级阶段,距离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:时间、空间、产业、IP、参与和落地。全域旅游的定义明确,即以景区IP为龙头,整合旅游交通、人文、设施、环境、产业项目等元素,要求全时空、全空间、全产业、全地区的共同参与,实现全域经济的全面提升。这不仅是追求经济效益,更是对绿水青山的最好诠释。将城市建设、工业建设、产业建设融入旅游产业链中,既能生产,也能建设,既生活,也旅游。

尽管近年来各地在旅游产业的交通和环境要素方面有了明显改善,游客数量逐年增长,但与实现全域旅游的全要素发展要求相比,仍存在较大差距。

全域旅游的核心在于景区的号召力。然而,目前许多景区的建设依然依赖门票经济作为主要动力。虽然传统景区建设需要维护、打造和修缮,以及养活大量工作人员,但以全域旅游建设为名的新建景区却纷纷走向收费之路,这显然是规划和观念上的误区。这些景区虽借全域旅游之名而建,但在城市建设的联动和打造上步伐不一致,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,反而占用社会资金。

以普罗旺斯和北海道为例,它们并非依赖门票收入维持运营。实际上,全域旅游的核心在于形成社会经济联动和产业链。我们不能将全域旅游仅仅视为新老景区的门票之争。

全域旅游发展现状:初级阶段困境与未来转型之路

对于民生而言,全域旅游具有积极意义,既能保护绿水青山,又能使人民安居乐业。我们要充分利用景区号召力引流,将经济发展、产业布局、市政建设、全民参与和资本引入等要素统一到全域旅游建设中,以规划为先导,实现青山绿水的美好愿景。让全域旅游从传统的景点旅游观念转变为全域旅游概念,服务于社会经济的目标。

(责任编辑:佚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