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趟遗憾的山东行!背后的原因与我们期待的深度体验有何不同?
作者:佚名|分类:旅游攻略|浏览:90|发布时间:2024-12-18
去年夏天,我和朋友们计划了一次到山东的旅游之旅。在那里,我们打算深度体验历史文化,最重要的是参观曲阜的孔庙和泰山的岱庙。这些古老的遗址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,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见识一番。然而,结果却让我们失落不已。因为游客太多和临时调整,我们没能去成曲阜的孔庙和泰山的岱庙,这两个承载千年文化的大遗址。取而代之的是孔府和灵岩寺。这两处虽然很有历史价值,但哪怕是它们,哪里能替代岱庙那气吞山河的封禅气派!
这次旅行本来想去看看曲阜的孔府、泰山的岱庙,因为这些地方都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。但结果却是因为游客太多和临时调整没能去成。我们最后只去了孔府和灵岩寺,虽然孔府是个很大的宅院,灵岩寺清幽但也算不上是最精彩的景点。这样的旅游体验显然不是偶然的,这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。游客扎堆成了如今热门景区的常态,但景区管理跟不上节奏,承载能力也没算清楚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游客挤满景点的现象。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推出了预约系统和限流措施,但是实际效果却总是隔靴搔痒。大伙旅游的热情高涨,但景区管理还在用过时的模式来应对,这样的事层出不穷。
对于孔庙、岱庙这样的大遗址,为什么它们明明是文化瑰宝,却显得鸡肋?背后的症结在于旅游开发走了偏,偏重“打卡经济”。游客一多,精力就放在流量和票房上,而不是在乎文化挖掘。结果就是游客去了,还没见识到遗址的精髓,又多了些遗憾。这是因为旅游开发走到了一个死胡同里,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文化价值,这样做不仅损害了景点本身,也影响到了游客的体验。
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过度旅游带来的影响,不光人挤人,还有环境压力和历史建筑损坏。管理者如果再不采取行动,限制流、教育游客、修订景区规则,这样的“遗憾行”只会越来越多,最终文化遗产的价值会被掏空。我们不能继续这样下去,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模式,这种模式注重的是文化挖掘和保护,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效益。
旅游不应该只是“走马观花”。景区管理需要动真格的,不是单纯限制,而是科学分流、保护遗址、提升游客文化认知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让一场旅行既收获文化,又不留遗憾。山东行或许还有下一次,但类似的遗憾,能不能少一点?
(责任编辑:佚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