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历史足迹:宛平城与卢沟桥深度旅游攻略
作者:佚名|分类:旅游攻略|浏览:86|发布时间:2025-04-22
宛平城,始建于明朝末年崇祯年间,为抵御李自成侵犯北京而建,位于京师西南部。这座卫城(军城)得名“宛平城”,寓意着“宛然以平”,即如同碗底般平坦的地势。
紧邻永定河东岸的宛平城,犹如一道屏障扼守着京畿咽喉要道,是卢沟桥的桥头堡。其规模虽小,东西长640米,南北宽320米,总面积约300亩。城池设有东西两座城门,东为“顺治门”,西为“威严门”。
1937年7月7日,日本军国主义以搜寻演习失踪士兵为由,企图强行进入宛平城。面对中国军队的坚决拒绝,日军炮击了宛平城,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。如今,城墙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。

卢沟桥,始建于金朝明昌三年,拥有超过800年的历史。这座11孔联拱石桥全长266.5米,宽7.5米,桥上共有大小石狮子501只,雕刻精美,形态各异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盛赞其为“世界上最好的、独一无二的桥”。

卢沟桥的桥头东西两端各立有2座华表,莲座圆盘之上雕刻着一头石狮子,形态各异。东端的华表狮挺胸抬头,西端的则望颔首低头。
“卢沟晓月”石碑位于桥的东端,是乾隆皇帝钦定的“燕京八景”之一。指佛晓时分月亮倒映在卢沟桥旁的水面上,“卢沟晓月”四字为乾隆御笔。

桥两端的护栏板上雕刻有“顶桥象”和“顶桥狮”。桥上望柱上的石狮子,雕刻精细,形态各异,堪称一绝。
此外,还有康熙重修卢沟桥碑、乾隆重修卢沟桥碑等历史遗迹。这些碑刻不仅见证了卢沟桥的历史变迁,也展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。
(责任编辑:佚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