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子去峨眉山景区烧香,100多块买的香,刚点就被罚款,理由很奇葩
作者:佚名|分类:旅游知识|浏览:88|发布时间:2025-04-12
在中国的四川乐山地区,有一位女士前往著名的峨眉山景区进行香火祭祀和祈福活动。然而,她并未料到的是,她花费了超过100元人民币购买的香,在点燃后仅仅几分钟就被工作人员从香炉中抽出并扔在一旁烧掉。这让她感到十分不满,并录制视频表达了自己的质疑。
随着新年的临近,女士与家人决定趁此良机游览峨眉山并祈求来年的好运。她来到一处供奉香火的区域,工作人员告诉她每把香的价格高达100多元。尽管价格不菲,但她看到周围香炉中插满了香,络绎不绝的人们虔诚祈祷,于是决定购买以求得好运。
然而,当女士点燃香并将其插入香炉后,几分钟内工作人员便将她的香以及他人的香一并拔出,随意丢弃在一旁燃烧。这一举动让女士感到惊讶和不满。她质疑道:这毕竟是自己花高价买来的香,而且既然祈福就应该诚心诚意地进行,为何不能让香自然燃尽?
对此,景区的工作人员回应称,他们将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,并解释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消防安全以及防止游客意外烫伤。他们强调:“你已经把香点燃并放入了香炉,只需真心祈祷,心意就足够了。”(资料来源:抽屉视频)
尽管有句话说,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;水不在深,有龙则鸣”,但在这种情况下,这句话似乎带有讽刺意味。诚心诚意地做事固然是重要的,但对于前来祈福的游客来说,他们选择购买香火的数量取决于个人经济能力和虔诚度,只要真心祈祷就是真诚。
如果景区提供的香是免费的,并出于安全考虑才拔除,那么大家可能都能理解。然而,景区内售卖的香价格远高于市场价,若非真挚祈福,谁会愿意花费如此高价呢?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来说,他们更愿意用这笔钱求个好兆头。当看到自己的香仅燃烧片刻就被抽走,心中难免感到不悦。
既然游客和景区之间存在消费关系,作为提供方的景区应当对其产品和服务负责。在特殊的情境下,游客购买香火进行祈福是出于习俗,按照常规,香火燃尽才算是完成祈愿。因此,这100多元的香不仅包含了实物的价格,还有仪式感。
如果景区事先告知游客他们买的香只能在香炉中插几分钟,那还会有人购买吗?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八条,消费者有权了解自己购买或使用商品以及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。但在售香前,景区并未明确说明这一规定,这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呢?
对于此事,网民们纷纷发表了意见。有人建议:“既然心诚则灵,就无需售卖香火,直接让游客礼拜即可。”也有人指出:“许多景区都这样,你若不拔,别人就没地方插香。”还有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“我去一个著名寺庙烧香时,香还没燃多久就被拔走了,工作人员说是烟雾熏到了菩萨。”

拔除香火可能是出于游客安全的考虑,防止烫伤事故;也可能是为了腾出空间,因为前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。毕竟,香炉有限,如果等待所有香火燃尽,后面的信徒就无法插香了。
或许大多数人会对此事选择默许,工作人员可能也没想到会遇到如此坚持和直接的女士。那么,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,您有什么看法呢?
(责任编辑:佚名)